查看原文
其他

2014加东十日游02-蒙特利尔的圣母大教堂

永远的草根 永远的草根 2021-02-10

从下来,再次钻入繁华都市,


在市内漫无目的地闲逛着。


蒙特利尔市区内多见这样的小楼,沿着楼梯直接便上到了二楼,二楼是一个小阳台。阳台上一般开着两个或者几个门,但是外面再没有楼梯通达顶层,看来三四楼之间的楼梯是在室内了。这样看来,一楼,或许还有地下室是一户,二楼和三楼是一户。


您可以叫它们“下层复式”和“顶层复式”,但是咱们房地产公司发明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“叠加别墅”。国内所谓的“叠加别墅”,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?


别墅都这么“叠加”着,停车位显得局促那是可想而知了。


蒙特利尔街道上的房子前脸都显得比较狭窄,据说这个可以追溯到让•塔隆。关于塔隆故事大家可以看草根的系列里的。


有时候到了一个城市,草根喜欢开车沿街浏览,


看看市容市貌,也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

当然,闲逛过后,还是要来看看景点,


这座蒙特利尔的圣母院——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(Notre-Dame Basilica of Montreal),当然是要来看一看的。


依然是在街边找一个位置把车停好。


投币取票把车票放在仪表台上显眼的地方,然后锁车前往教堂。


前几次来没注意这儿还有个雕塑,长鼻子的这是谁?为什么鼻子这么长?难道也如匹诺曹那样?那一定是个资产阶级政客。


交了$5买了票,就进入了富丽堂皇的教堂。教堂内部富丽堂皇,每个细节都毫不含糊,——once seen, never forgotten.


这个装饰华丽的讲坛突出于教堂一侧,早年的牧师登上这个讲坛布道,无需借助麦克风,就能让整个教堂里的信众听得清清楚楚。这个讲坛是1870教堂整修的时候,由设计师 Victor Bourgeau 设计的。著名的雕刻家 Louis-Philippe Hébert 对其进行了装饰,装饰着圣经上的人物和场景。


高大的穹顶上不厌其烦地进行装饰,人们的视线会随着穹顶的升起而向上。


管风琴是天主教堂必不可少的,这座圣母大教堂的管风琴建于1891年,其后又经多次整修。1991年风琴建成100周年之际,教堂对其进行一次大的整修,增加了很多音管,现在音管达到7,000个。最长的音管达到10米长,最短的6毫米。管风琴演奏家Pierre Grandmaison自1973年就在这里演奏,如果想听,可以在周末的弥撒时间来,或者在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的国际管风琴音乐节上聆听他的演奏,教堂的唱诗班也会在周日的弥撒时候进行演唱。


面对着庄严的神龛,圣灵的乐声从背后响起,心灵会不会感到震撼?


教堂大厅背后另有一个小室,看起来明亮且颇有些现代的感觉。这个小堂确实经过了重建,那是1978年12月7日,一场火灾让教堂的这部分成为灰烬。重建由一队熟悉传统工艺的木工和雕刻师完成,也引入了新的设计。新的穹顶采用了现代设计,充分利用自然光线。整个室内使用椴木建造,于1982年建好重新开放。


上次草根也在蒙特利尔参观圣约瑟夫教堂的时候,发现那座教堂也是这个格局,见。


那次圣约瑟夫教堂的这个小厅里,有牧师在讲经布道。


下面坐着一众虔诚的信徒。


今天这里没有什么活动,倒是方便草根安安静静地慢慢欣赏教堂里的一切,不用担心打扰到旁人。


草根虽然并不笃信宗教,但是对于心中充满信仰的人还是心存敬意的。


草根特别欣赏当前基督教的宽容精神,今天在教堂里,您可以随意看随意拍,只要不打扰到旁人,敬请自便,没有那么多的禁忌。


历史上的他们可不是这样,看了草根的的同学知道,历史上当天主教一统江湖的时候,还不知道宽容是何物呢。


今天的情况,也是历史在不断地进步的结果。


教堂的窗户上装饰着彩色玻璃,这些彩色玻璃是1929年为纪念教堂100周年,由Curé Olivier Maurault 为教堂订制的。他选定了这些表现了早期玛丽村(Ville-Marie)的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彩色玻璃的主题,魁北克的艺术家Jean-Baptiste Lagacé绘制了图像, 交由法国的利摩日Limoges 的Francis Chigot负责制作完成。


教堂不放过每一个角落,到处精工细作,圣经里的场景无处不在。


让人不论眼光落向哪里,都会受到宗教的洗礼。


平日里教堂举行许多宗教活动,如果是天主教徒,能在这里举办婚礼当然是一种荣幸。“Marriage is, and always will be, the most important voyage of discovery that man can undertake.”– Sören Kierkegaard, Danish philosopher。所以通常周六周日下午教堂不对公众开放,留给婚礼的新人。当然,预订要提早,教堂方面的建议是提前几个月。


法国是天主教国家,作为除巴黎外最大法语城市的蒙特利尔,自然不乏天主教堂。这座教堂大致是1824年至1829年建成的。


基于天主教的传统,在蒙特利尔还是玛丽村的时候,便有了一座小教堂( chapel),那个时间大约是1642年。


1657年一座较大的教堂出现在圣玛丽大街(Notre-Dame Street)上,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,建成于1672年至1683年之间。教堂的宣传资料上,把这一段的历史叫做从chapel到church。


到了1800年,即便是church也显得太小了,新的教堂建设提上议事日程。一个负责建设教堂的委员会聘请了纽约建筑师詹姆斯•奥唐奈(James O’Donnell)来主持设计工作。奥唐奈选择了当年流行于英美的哥特式风格。奥唐奈本人没能活着看到他的作品完成,1830年他在蒙特利尔去世。有趣的是,本是新教徒的奥唐奈,因为这座教堂后来皈依天主教,葬于他亲手设计的新教堂的地下室。


此后的教堂几经整修,特别是后面的那个1978年毁于大火的小礼拜堂,经过了完全的重建。今天,这座圣母大教堂算是来到蒙特利尔 必看的一个地方了。


从教堂里出来天已经黑了,草草地在广场前拍几张照片后,就开车离去。


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:永远的草根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